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BoardGame 介紹 vol.12: 魔城馬車(Die Kutschfahrt zur Teufelsburg/The Castle of the Devil)

氣氛營造在桌上遊戲的世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的遊戲注重推理與思考,若是運算的比例大大的凌駕於故事性,這類的遊戲甚至會拋棄背景而成為抽象的益智遊戲。相對地,有些遊戲的主題營造是如此傑出,充滿戲劇張力與強烈互動的遊戲過程,讓玩家除了智力上的對壘、更有情感上的衝突!

小編這次要介紹的是一款心目中堪稱經典的陣營遊戲:"魔城馬車"(Die Kutschfahrt zur Teufelsbur),這款遊戲雖然被分類在"派對遊戲"(Party Game)的類別之中,但卻也是鬥智與情感糾結兼具的好遊戲。

Adlung-Spiele出版社在2006年發行的桌上遊戲: 魔城馬車(Die Kutschfahrt zur Teufelsburg), 作者是"米克爾.潘"(Michael Palm)與"盧卡斯.札赫"(Lukas Zach), 本圖是新天鵝堡2011年代理發行的中文版

之前不久有一位友人曾經問小編:"派對遊戲是不是都是"狼人"類型的遊戲啊?"其實派對遊戲(Party Game)有許多的分支,每一種都有為數眾多的愛好者。像下圖中介紹的表演類型遊戲:"時間到!"(Time's up!)、繪圖類型的:"Pictoinary"、猜謎類型的:"天才與賭注"(Wits Wagers)、或是訓練口條的:"蘋果對蘋果"(Apples to Apples)...等等。這些為人熟知的Party Game裡,還有一種綜合邏輯推演、觀察力與表演能力的遊戲類別。沒錯,就是所謂的"陣營遊戲"。

(圖片擷取自BGG) 上圖是知名的派對遊戲範例, 由左自右分別是"蘋果對蘋果"(Apples to Apples)、"Pictoinary"、"天才與賭注"(Wits&Wagers)與"時間到!"(Time's Up!)
其實在BGG的分類中,並沒有特別定義何謂:"陣營遊戲",因為分派系的遊戲實在是太多。但是在眾多的陣營遊戲中,適合多人一起玩、且時間較短、容易理解規則的當屬:"狼人/殺手系列"(Werewolf/Mafia)。註一

基本上陣營遊戲的規則是通常是非常簡明,這類遊戲通常會分成兩派(數量不一定相同)、隱藏身分、而且可以藉由遊戲階段或是角色能力"攻擊"其他玩家。這類遊戲後來衍生出非常多的變體遊戲,像是"抵抗組織"(The Resistance)註二或是"暗影獵人"(Shadow Hunter)。

由來自德國的兩名設計師:"米克爾.潘"(Michael Palm)與"盧卡斯.札赫"(Lukas Zach)在2006年所設計的:"魔城馬車",也是屬於此"狼人系列"的分支。

魔城馬車的遊戲配件, 左下方10張卡片是玩家的代表人物(5男5女)、下方中間是說明書與遊戲手牌(藍背卡)、右上方是玩家職業卡、右下方有陣營卡(紅與藍)與"權力的美酒"卡片(奇數玩家數量才使用)
上圖是魔城馬車的遊戲配件,內容非常簡潔。遊戲的外盒揭開之後就是一本20頁的中文版說明書以及以比一副撲克牌多一些的60張卡片。簡單的遊戲物件似乎非常貼近現今的"微桌遊"定義,可能會讓玩家初看到誤以為這是一款"輕鬆、歡樂"的小遊戲(嘿嘿嘿~)。
編按:"微桌遊"一詞是指遊戲時間短、配件少的小型桌上遊戲,舉例來說就像是最近很火紅的:"情書"(Love Latter)與"花火"(Hanabi)。

魔城馬車的說明書
魔城馬車的中文說明書編排,沒有精美的裝飾或是花俏的圖案,雖然說稍顯樸素、但是功能性完整。就以一款卡牌遊戲而言,小巧精緻的說明書非常符合玩家的需求。如果玩家買大一點的卡盒,甚至可以把說明書也塞進去,不用怕忘記規則。其實小編很不喜歡折疊收納的說明紙張(像是"矮人礦坑"或是"花火"那種...),雖然收起來體積小,但是要查規則的時候將之攤開總覺得礙手礙腳、像是在查地圖一樣麻煩;所以還是喜歡"魔城馬車"這種小紙本說明書的質感。

玩家在遊戲中必須蒐集的信物卡, 算是最基本的手牌; 上方酒杯圖案的卡片是兄弟會(紅方)的目標信物、右下方鑰匙圖案卡片是聯盟(藍方)的目標信物
遊戲的背景是在描述玩家們身為祕密結社的一員,共乘一輛駛向"惡魔城"(Teufelsburg)的馬車。在馬車到達城堡之前,玩家們必須想辦法互相刺探、找尋相同陣營的同伴,必須設法保護己方陣營的信物不被敵方奪走。

遊戲的陣營分為"真實謊言兄弟會"(紅方)與"公示機密聯盟"(藍方)。雙方的身分都不會為玩家帶來特殊的優勢(除非玩家對顏色有強烈的喜好...),所以基本上遊戲的過程對雙方都是對稱的進行。遊戲的勝利目標也非常直白,玩家必須為所屬陣營蒐集到三樣"信物"(見上圖)。率先蒐集到這些信物的陣營,可以指認隊友、宣告勝利。

遊戲中的人物卡, 共有五名俊男美女(??)
除了所屬陣營之外,上圖是玩家還可以另外選擇的一張代表"人物卡"(當然功能也都是相同的)。這些人物卡的畫風大部分都相當陰沉與神秘,非常符合遊戲的設定。一般來說,小編會盡量選擇"艾瑪.索尼埃",原因無它,因為她是這副牌中唯一比較可以稱得上是正妹的一個角色...

遊戲提供基本的10張職業卡, 遊戲進行的人數上限也是10人
"職業卡"是玩家獲得的個人物品中唯一具有差異性的一項。玩家在遊戲一開始會獲得一張秘密職業卡,在遊戲過程中若是啟用職業能力就會公開。這些職業能力不一,有些角色只限用一次(多半是可以扭轉勝負的關鍵能力)、或是可以一直使用的能力(可以微擾爭端結果的能力)。角色職業的使用與場上的情勢有複雜的牽連,初接觸這款遊戲可能會不太知道如何運用;因此小編在帶新玩家玩這款遊戲的時候,多半會先略過職業卡的部分、等到大家孰悉遊戲節奏之後再加入。

魔城馬車的遊戲輪中,玩家可以進行的動作是四選一:第一是攻擊其他玩家、第二是與其他玩家交易、第三是宣告勝利、或者是Pass。而遊戲的初期核心就是圍繞在如何藉由攻擊來取得更多的資訊,由選擇攻擊的玩家開始所有玩家必須順時針依序表態是否支援攻擊或是反對攻擊;若是攻擊成功,則攻擊方可以選擇看對手的陣營與職業、或是選擇拿走對方一張手牌,反之亦然。

贏了固然可喜(可以知道更多資訊)、但是輸了也可以由對方接下來的動作辨認敵友,正所謂:"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攻擊的"信任投票"機制在遊戲初、中期是判斷其他玩家是敵是友的主要依據。

遊戲中玩家可能會或的的功能手牌
遊戲中還有非常有趣的交易系統!

玩家必須祕密的將手牌遞給對方,等待對方是否同意交易;一旦交易成功之後,某些特定卡片的功能就會被發動,達成有條件的資訊交換(或是獲得更多手牌!)。因為每位玩家一開始都只有一張手牌,為了要儘快蒐集到獲勝的信物,玩家必須迅速辨認出(或是自以為)隊友後、互相交易"神秘手提袋"卡片(初始玩家手牌,遊戲中只會有兩張),藉此獲取牌庫中更多的手牌。

因為遊戲的手牌(見上圖)非常稀少、但是功能足以影響接下來的鬥爭情勢。因此遊戲中後期頻繁的交易與攻擊形成綿密的資訊網,玩家若是直到此時還搞不清楚狀況,可能會漸漸地處於被動。搞不清楚狀況的玩家在遊戲中也需要玩得相當有技巧(不像是阿瓦隆,還有同伴可以否決錯誤的決定),除了想辦法由資訊網中取得有用的線索之外、還要防止別人"偷走"獲勝信物。正所謂:"胡不了牌也千萬不能放槍!"的精神,在這款遊戲中也可以得到實證。

糟糕! 剛剛到底是被誰看過呢?
實際進行過一、兩場遊戲之後,玩家就可以體驗到"這是一款多麼有畫面的遊戲啊!"遊戲的背景是非常切合這款遊戲想要塑造的氛圍。玩家在抽完祕密身分之後,取而代之的不是互相熱烈的討論與指控、反而是機敏與警戒的表情,心照不宣。因為相等人數的對抗陣營遊戲是一場祕密找出隊友的遊戲(強烈建議偶數玩家一起玩)。無論是讓敵方或是友方身分曝光,都有可能將己方陣營置於不利的處境

到底是同伴還是敵人?? 該要支援攻擊還是防禦咧??
因為遊戲的資訊戰是基於對等人數的情況下設計的,或許有一些卡片可以支援攻擊或是防禦,但是前提仍是需要同陣營的玩家間迅速地建立默契。若是資訊的天秤開始傾斜,遊戲會以崩壞的速度走向終局,殘酷且美妙的精采結尾(當然是對於贏家而言)。

或許為了避免弱勢陣營無法力挽狂瀾的無奈局勢,所以遊戲加入了變體規則"預言"。藉由這個變體規則玩家可以指出對手的三件信物已經蒐集完整並且位於誰的手中來獲得勝利。如果嫌這款遊戲"運氣成分"太重的玩家(就是覺得每次對方都抽到好牌、怎麼搶也搶不贏),或許可以加入這項變體規則,也許心裡會平衡一點...

直視魔城馬車的核心,若說玩家的"手牌"與"職業卡"是這款遊戲甜蜜的糖衣,讓玩家可以感受到遊戲的隨機性與微薄的控場能力;那隱藏在這糖衣之下是血淋淋的"信任投票"機制,每一輪藉由攻擊所引發的投票是對玩家的認知考驗,對於搞不清楚狀況的玩家是非常艱辛的抉擇、而對局勢瞭若指掌但是卻無能為力的玩家則更是心如刀割。畢竟當你/妳看著明明是同陣營的同伴卻跟著敵人一起打過來,這種七竅生煙的體驗真的是前所未有的...

8人局的魔城馬車熱戰中
但是,小編仍須為這款遊戲小小辯護一下:並非只有頭腦清楚的玩家才能獲得勝利,玩家們必須了解"合作的意義":玩家的任務並非僅有搞清楚場上每個人的身分、更有幫助"隊友"成功辨認出自己的義務,這也是遊戲設計加入信物蒐集的原因,只有可以迅速辨認出隊友的團隊才能在這場競賽中完成這個任務。

步步為營(舉步維艱?)的沉重遊戲感似乎是作者對玩家的嘲弄,反向操作的Party Game型式並不適合很High的遊戲場合。因此這款遊戲在許多桌遊圈中被歸類為"不適合新玩家"的陣營遊戲,小編真的是每次拿出這遊戲帶團都會呈現"非常安靜"的遊戲過程(可能偶而帶著幾句咒罵...)。或許魔城馬車不屬於重度策略的燒腦遊戲,但是相對於其它陣營遊戲卻實是更需要推理與記憶。

試想魔城馬車擁有的遊戲內容,大概可以就只有:"隱藏身分"、"攻擊對手"與"蒐集物件"這三項基本的結構,若是個別拆開來看,大概會覺得了無新意;然而組合一起的連鎖反應卻可以激發出如此刺激與驚心動魄的遊戲體驗。玩家在遊戲過程真的好似待在一個封閉的廂房中,大家先是眉來眼去、接著大打出手;然而檯桌下去也是暗來暗去、互通有無。在這駛向惡魔城的崎嶇道路上,彷彿連空氣都嗅得出深沉的陰謀...


註一:有關狼人/殺手的遊戲敘述,請見wiki連結。
註二:抵抗組織系列在設計與市場上都獲得極大的成功。身為微桌遊概念的一份子,主體遊戲與變體遊戲(阿瓦隆)都可以在重策略的BGG排行榜擠進前百名,實為難能可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